小弟弟一拳 打破台灣藝術特展的醜陋真相 - 博物館
By Elvira
at 2015-08-28T11:47
at 2015-08-28T11:47
Table of Contents
http://passage.life/2015/08/5926/ 蔡宇薇/ Violet Tsai 觀點2015/08/27
本周一,男童逛華山「真相達文西」特展,不慎跌倒撞破價值5千萬的四百年名畫,新聞
瞬間傳遍全台引起網友好奇,進一步搜查詳細資料,卻發現策展人資歷、展覽品質、畫作
價值與真偽皆出現問題。
然而,問題來不及理性討論,當晚部落客「我是馬克」一篇討拍文傳遍各大媒體,「策展
人」一哭,台灣民眾就被「情感綁架」。理性放一邊,有歐洲人真心為台灣好,批評的人
心態惡質,要是以後沒人借作品給台灣怎麼辦?於是展覽品質與畫作真偽不需考究,有畫
從歐洲運來,台灣人花錢看就對了?
事實上,不對展覽品質和內容感到懷疑,認為有形式就足夠,「不求甚解、略懂略懂」的
態度嚴重侵害藝術專業,也讓似是而非的言論肆意流竄、掩蓋真實:如果有展覽就好了,
不講究裡面展什麼,那麼我們也有課綱就好,幹嘛計較課綱內容呢?
真的是這樣嗎?
小弟弟這一拳揭開多年以來「鬆散的藝術特展與劣質的藝術教育」問題,也點出台灣民眾
普遍缺乏藝術知識,以致人云亦云,欠缺獨立思考判斷能力。這幾年掛羊頭賣狗肉的藝術
特展在台灣屢見不鮮,良莠不齊的品質使得劣幣驅逐良幣,藝術教育品質更為低落;國外
引進的特展不論好壞台灣人都買單,所揭示的或許是台灣長期的文化自卑問題。這一連串
議題,可就「真相達文西」展覽為例,分成以下幾個面向討論。
「真相達文西」全盤皆錯?
在「真相達文西」展覽的官方網頁,聳動寫著「百億真跡來台,一生只有一次」,新聞宣
傳稿:「全世界僅有一幅的達文西親手手繪自畫像」來台展出。第一夫人、媒體名人、網
路部落客紛紛到場觀賞,還有義大利策展人、史學家、修復師背書,是否真有如此難得真
跡出現台灣?還是主辦單位誇大不實騙局一場?
撇開「策展人」與「策展團隊」難以考究的經歷暫不談論,其展出作品和論述漏洞百出,
啟人疑竇,宣傳內容誇大不實,就從「展出全世界僅有一幅的達文西親手手繪自畫像」這
句宣傳說起,沒有一個字是對的。
第一、 整個展覽中的55件作品,僅有一幅畫《盧卡自畫像》(Lucan Self Portrait
)與達文西可能相關,但其是否為達文西真跡,在國際認定有爭議,懸而未決。也就是說
這幅作品並不被公認為達文西真跡。整個展覽中只有一件真偽難辨的達文西作品,展覽是
否能聳動稱「真相達文西」?
第二、 達文西被國際公認的自畫像並非如主辦方宣傳僅一幅,也並非是華山展出的
這幅作品。目前國際認定的達文西自畫像真跡應有兩幅,其一為達文西1512年的《老人的
肖像》(Portrait of an elderly man)[1]。其二是學者2009年在達文西手抄本《Flight
of Birds》[2]中發現的達文西50歲時自畫像草稿。今年4月至6月間,這幅草稿還在美國
波士頓美術館展出,這也是近期內被國際認定為達文西真跡的第二幅自畫像。[3]主辦方
號稱僅有一幅達文西自畫像,是宣傳誇大還是對達文西作品不太認識?
第三、 其餘54幅作品,主辦方展出達文西弟子、同時代畫家、及數張19世紀至20世
紀作品。同時代畫家分屬不同的畫派,在題目冠上達文西未免太過。最後幾幅19世紀至20
世紀作品稱之受「達文西風格影響」,是否有歷史根據作為背後支撐,還是自行認定?主
辦方是否為讓展覽與大師扯上邊而「牽拖太遠」,涉及廣告不實?
第四、 被男童撞破的畫作《花》,已由義大利媒體郵報和共和報認定為努濟(
Mario Nuzzi)作品,並非原本標示的波爾波拉(Paolo Porpora)作品,價值也大不相同
[4]。主辦單位號稱有專家背書,卻對於展出藝術品漏洞百出,經不起檢視。
第五、通常嚴謹的展覽會標示作品出處與藏地(provenance)以示公信,但「真相達文
西」展件中無一標示出處,令人懷疑。新聞更報導Andrea Rossi讓視障生手摸作品,遭台
灣知名策展人胡朝聖質疑此批作品可能為「複製畫」。[5]主辦方聲稱所有作品皆為「真
跡」,但以手觸摸古畫的行為非常不合常理,其展出的作品是否有可能是「偽作」甚至「
複製畫」?
真偽認定在藝術上是非常重要的議題,若策展單位為了票房,替偽作套上大師的名稱,是
欺騙行為。複製畫充當真跡展,在台灣去年也曾發生,由聯合報系主辦的珍珠之光《透視
維梅爾》整場是複製畫,廣告宣傳卻如同真跡展出。台藝大人文學院院長廖新田先生也曾
對複製畫當真跡,傷害藝術教育的特展生態提出擔憂與警示。[6]
展方所主打「全世界僅有一幅的達文西手繪自畫像」在台展出,如此看來若不是展方真無
藝術專業素養,便是一場精心策畫、誇大其實的達文西騙局,並透過良好的媒體關係與名
人包裝,賣給傻傻買單、欠缺藝術涵養的台灣人。
那麼這次在華山展出的《盧卡自畫像》(Lucan Self Portrait)其來歷與故事究竟為何
?為何爭議?
達文西傳奇與「不斷出現」的真跡
部落客馬克聲稱:「《盧卡自畫像》近幾年才被科學鑑定出是真跡,目前地球上所有最權
威的鑑定師都確認這是達文西的真跡。」此話是誇大不實。
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藝術家與科學家,被認為是人類歷史的知名天才,推測為
達文西真跡的傳世作品目前僅有15幅,但這15幅作品中,也難以百分之百確定皆由他完成
。據史料記載,達文西習慣「不完成作品」,也因此他被認定是真跡的作品可能經由工作
室其他畫家完稿。
牛津大學藝術史榮譽教授、被認為是全世界最頂尖的達文西研究者Martin Kemp曾表示:
「根據各種線索,達文西流傳於世的作品應該不會超過20幅。」[7] 然而每隔幾年就有人
在義大利鄉間櫥櫃裡或地窖發現一幅達文西作品,從《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oseph》、《Isleworth Mona Lisa》、《La Bella Principessa》到本次展出的《盧卡
自畫像》,這幾幅作品皆未被普遍公認為真跡。
通常來說,判斷藝術品為真跡有三大要素,一是歷史證據,可參照的收藏史或記載、二是
藝術上的形式分析(Stylistic analysis)、三是科學證據。而檢驗藝術品最重要的在於
科學證據不能做為唯一判定,因為同時代的藝術品有成千上萬件,在前兩項基礎都滿足的
前提下,以科學證據相輔相成,作品被認為是真跡的可能性才會提高。
《盧卡自畫像》,於2008年在南義村落被發現,歐洲中世紀研究者Nicola Barbatelli認
定其為達文西真跡。有不少義大利學者利用科學儀器、X-ray、材料分析等方式定位作品
顏料與木板年代,並聲稱在作品上找到一枚達文西指紋。畫作背後的鏡像文字「pinxit
mea」是Nicola Barbatelli認定其出自達文西之手的原因。
然而,這件《盧卡自畫像》卻沒有與達文西相關的史料與流傳可考,也幾乎沒有相關出版
與文獻。畫作背後的鏡像文字更被達文西理想博物館(Museo Ideale Leonardo da Vinci)
館長Alessandro Vezzosi推測是後來加上去的,此幅畫的真偽至今仍存有高度疑義,並不
被認定為真跡。[8]
事實上,「策展人」Andrea Rossi於會場撥放的解說影片,他本人並沒有直接承認這是真
跡,只說科學證據顯示木材年代與達文西存在年代相近。或許這位義大利人心裡也清楚,
作品尚不能被斷定為真跡,只是台灣主辦方為了票房而誇大宣傳。
11885325_846806778766715_103190283391098585_n
是不是真跡重要嗎?藝術展覽的教育性
很多人說,是不是大師真跡重要嗎?藝術欣賞為什麼一定要看大師真跡,這些作品就算不
是大師所繪,也是某個年代作品,同樣好看。
是的,它們是真實存在的藝術品,但值不值得一看,是否具備啟發性、是否具歷史與社會
意義、是否傳達出普世共感等價值,是藝術欣賞與教育的重要問題,也是藝術品是否值得
一看的關鍵。
呈現歷史背景與社會意義的藝術品,舉台灣藝術家陳澄波作品為例,其筆下作品生動呈現
日治時代下文明的紀錄、鄉土情懷、對親人的思念,是後人視覺化想像當時社會生活的重
要參考。另一方面,傳達情感的真跡如日本已故藝術家石田徹也,他的作品散發出個人的
痛苦與憂鬱,使觀眾感受到藝術家的壓抑與不安心境。
將這些藝術品的訊息正確客觀的傳達給觀眾,讓觀眾透過展覽學習知識是策劃展覽的真正
意義。以此前提下,展出複製畫、偽畫、或者連主辦方都不知道展示有何教育意義的作品
,不但混淆藝術家的創作價值,也阻礙觀眾學習藝術的機會。
展出有疑義的作品唯一具意義的情況,是這些作品提供學習的依據。在研究所期間,我曾
於大英博物館學習辨識張大千的「偽作」《茂林叠嶂圖》(Dense Forests and Layered
Peaks)。這幅作品是大英博物館於1961年由張大千手中購入,聲稱這是宋代南方山水畫
大師「巨然」的作品。將畫作販賣給大英博物館後,後來張大千坦承這幅畫是自己的偽作
。此後,這幅作品一直被學生與博物館研究人員當作辨識中國水墨真偽的重要教材之一。
當時的大英博物館研究人員連時間差長達千年的藝術品都無法判斷真偽,可見「真跡」與
「高明的偽作」界線相當模糊。因此,展出有疑義的作品並不是不可行,若能以資料輔助
,教導觀眾思考判斷,也是一次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遺憾的是主辦單位或許知道作品有
疑義,卻廣告不實、內容不實,以行銷手段誘使他人抱有錯誤認知而付錢看展,看完展後
也對所看的畫作疑義一無所知。
藝術展覽既然面向公眾,這種操弄手法與其背後謀取的商業利益,就必須被提出來檢視,
嚴重時該被抵制。
「真跡」與商業利益
更進一步談論,藝術品的真偽認定與公眾展示,實可能牽涉到一連串的商業利益。國際上
有疑義的作品,時常試圖以跨國展示換取「展覽資歷」,拉抬藝術品身價,其謀取的可能
是檯面下將藝術品私人交易的利益[9],也因此國際上公營和嚴謹的博物館通常不為有疑
義作品背書,不展出具爭議作品。
但在台灣,或許是藝術機構對真跡與商業利益的理解得太天真,或是對於藝術展覽的公共
重要性看得太低,近年另一次達文西特展,也曾發生過公立博物館「出借展館空間」讓展
覽公司舉辦有爭議作品之特展,引發譁然。
2013年,高美館展出《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引起真跡爭議疑雲,一幅有疑義的
Cheramy版 《Virgin of the Rock》作品打著達文西真跡展出,讓神秘的「吹哨人」在網
路上與時任高美館館長謝佩霓隔空開火。英國華威大學社會學博士、udn相對論主編曾柏
文先生也曾整理過相關疑雲。[10]
吹哨者當時提出疑義:「這幅畫在2005年開始以達文西真跡的名義行走江湖,目前網路所
見該畫的去處,除了台灣之外,均非公立美術館,僅能由Carlo Pedretti個人來掛保證。
公立美術館沒有必要為一件爭議這麼大的作品來背書,這是很基本的博物館倫理。」
「請勿輕易相信商業展覽的策展人,因為真偽對他們而言背後有龐大利益。這幅畫並沒有
被西方文藝復興美術史界認為是達文西的作品,也沒有官方美術館館長敢出來說這是達文
西的真蹟畫。」
因為吹哨者引起的討論,後來《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展覽巡迴至台北故宮展出
,主辦方便不再強調「達文西油畫真跡」,而是含糊地用「達文西與弟子、追隨者真跡」
帶過。
但問題是,儘管博物館空間為出借關係,但展覽在博物館展出為事實,那件《Virgin of
the Rock》作品的展覽經歷上,就會永遠掛著故宮和高美館。國外人士不明究理,不會知
道台灣公立美術館與特展公司的租借關係,只會知道博物館為有疑義的作品背書,若是未
來這件作品有商業交易,故宮和高美館的名聲就自然為藝術品做credit。
台灣的公立博物館為充分利用展館空檔,或可能因經費不足等現實考量,讓策展公司承包
展覽,卻對展覽行銷和教育論述把關不嚴謹。種種理由與事件凸顯出台灣扭曲的展覽生態
,令人對藝術特展品質感到擔憂。
藝術知識低落與文化自卑心態
除卻上述藝術品真跡與特展的問題,在這次事件中網路輿論和部落客「我是馬克」之言論
瘋傳,才是最讓人匪夷所思的部分。這位部落客的言論以情感綁架台灣觀眾,為主辦方作
品真偽疑義開脫之言詞,竟還能受到大量轉載,實讓人感到相當意外。
「我是馬克」將義大利籍策劃人Andrea Rossi在男孩擊破畫作的寬容言論包裝成幫男孩闖
出的禍遮羞、對台灣施恩;不談專業,只寫策劃人哭泣、母親罹癌,彷彿台灣民眾對這個
來自義大利老外的專業苛責是顯得不近人情;先不談論這批作品來源有疑議,「地表上少
有人具能力向私人和美術館商借作品來台展出」,這句幫策展人抬轎的言論顯示出此部落
客的見識淺薄,卻還廣受媒體宣傳,讓錯誤的言論流竄。
事實上,國外來的和尚不一定比較會念經,義大利來的藝術品也不見得就是大師傑作
(masterpiece),掛上大師名義也要看看內容是不是名符其實。
台灣處文化淺碟,對於文化認同無所依歸,相顯自卑。不少人認為歐洲或美國的文化較好
、較成熟,能在台灣展出歐洲作品是一種被肯定的榮耀,只要特展掛上歐洲經典大師之名
,不管內容品質,就能吸引固定群眾。能朗朗上口幾句達文西和梵谷,卻對台灣本土的藝
術和文化認知淺薄,記者鬧出「陳澄波本人也是相當緊張」的笑話只不過反映普遍的藝術
水準,不足為奇。
而台灣民眾的文化認同向來是選擇性的。若今天的展覽換成「東南亞-印度經典佛像展」
或者是「非洲古文明之美」,哭泣的換成菲律賓策展人或非洲策展人,不知道台灣觀眾的
情感是否照樣買單?
另一方面,因為教育的不足,藝術基本常識相當低落。媒體前去詢問故宮或台北市立美術
館的研究人員被男童擊破的《花》是否可以鑑定為真跡,這就像是找耳鼻喉科醫生開盲腸
手術一樣奇怪。在台灣,博物館資深研究人員或專家學者,應該都不具備鑑定歐洲文藝復
興時期畫作真偽的能力,只能從可考的研究資料上做判斷。
藝術研究也是一種專業,鑑定真假、發表論述的專家其研究年代與範圍都有專攻,文藝復
興非我國歷史,我國美術館沒有中世紀藝術品收藏,如何能輕易找到鑑定真偽之專家?真
正的關鍵在於主辦方當初策畫時對藝術展覽的品質考究與把關。
尊重藝術專業,讓特展回歸機制
正常來說,有品質的展覽由策展人在其研究與思想之上撰寫策展論述;以其品味「選件」
,安排適合展覽主題與教育意義的展品。國際上常見特展,由策展人和博物館研究者共同
籌備多年,跑遍世界各地與美術館和私人機構商借作品,策展論述與選件擲地有聲,往往
做出劃時代的展覽,深具教育學習之意義。
然而,台灣近年多數由公司掛名的特展,不過是「買賣展覽」,主辦單位將國外展覽或小
型美術館展品以買賣價租借進台灣,沒有太多策展意識可言,僅能算承辦角色。更有甚者
,主辦單位抱著「賺快錢」心態,展出作品七拼八湊不顧品質,靠門票和周邊商品收入獲
利,不具教育學習目的。
這一次「真相達文西」事件,事實上是台灣觀眾仔細檢視近年坊間眼花撩亂特展問題的機
會,保持清醒的腦袋,不須一看到展覽或藝術品就照單全收。一方面思考我們是否真的需
要那麼多掛名西方大師卻內容空空的展覽?另一方面思考藝術特展內容是否太單一、不夠
多元化?
除了美術館或特展園區以外,更還有其他看展覽選擇,許多國內畫廊和替代空間常年開放
,參觀展覽都是免費入場,也是藝術學習的重要管道之一。
當台灣觀眾逐漸建立對藝術欣賞的理性思考與判別標準,以誇大行銷手法譁眾取寵的展覽
才會被淘汰,也才能讓更多訴求專業的高品質展覽成為市場常態。
[1] 此幅作品近期在義大利展出資料BBC報導: The Leonardo hidden from Hitler in
case it gave him magic powers
[2] 英國每日電訊報: 達文西自畫像藏在手稿中(Leonardo da Vinci self portrait
discovered hidden in manuscript)
[3] 波士頓美術館2015年展覽 Recently discovered self-portrait headlines ‘
Leonardo da Vinci and the Idea of Beauty’ at MFA Boston
[4] 義媒:被壓壞名畫 作者是Nuzzi
[5] 達文西展自爆讓人手摸畫作 遭疑複製畫
[6] 廖新田: 複製畫展傷害藝術教育
[7] CNN: Are there more lost Leonardo paintings out there?
[8] Leonardo da Vinci portrait ‘discovered’
[9] 達文西有疑義作品曾差點被私下交易新聞’Lost’ Leonardo da Vinci painting
seized by Italy
[10] 曾柏文整理2013年高美館《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真跡疑雲
--
本周一,男童逛華山「真相達文西」特展,不慎跌倒撞破價值5千萬的四百年名畫,新聞
瞬間傳遍全台引起網友好奇,進一步搜查詳細資料,卻發現策展人資歷、展覽品質、畫作
價值與真偽皆出現問題。
然而,問題來不及理性討論,當晚部落客「我是馬克」一篇討拍文傳遍各大媒體,「策展
人」一哭,台灣民眾就被「情感綁架」。理性放一邊,有歐洲人真心為台灣好,批評的人
心態惡質,要是以後沒人借作品給台灣怎麼辦?於是展覽品質與畫作真偽不需考究,有畫
從歐洲運來,台灣人花錢看就對了?
事實上,不對展覽品質和內容感到懷疑,認為有形式就足夠,「不求甚解、略懂略懂」的
態度嚴重侵害藝術專業,也讓似是而非的言論肆意流竄、掩蓋真實:如果有展覽就好了,
不講究裡面展什麼,那麼我們也有課綱就好,幹嘛計較課綱內容呢?
真的是這樣嗎?
小弟弟這一拳揭開多年以來「鬆散的藝術特展與劣質的藝術教育」問題,也點出台灣民眾
普遍缺乏藝術知識,以致人云亦云,欠缺獨立思考判斷能力。這幾年掛羊頭賣狗肉的藝術
特展在台灣屢見不鮮,良莠不齊的品質使得劣幣驅逐良幣,藝術教育品質更為低落;國外
引進的特展不論好壞台灣人都買單,所揭示的或許是台灣長期的文化自卑問題。這一連串
議題,可就「真相達文西」展覽為例,分成以下幾個面向討論。
「真相達文西」全盤皆錯?
在「真相達文西」展覽的官方網頁,聳動寫著「百億真跡來台,一生只有一次」,新聞宣
傳稿:「全世界僅有一幅的達文西親手手繪自畫像」來台展出。第一夫人、媒體名人、網
路部落客紛紛到場觀賞,還有義大利策展人、史學家、修復師背書,是否真有如此難得真
跡出現台灣?還是主辦單位誇大不實騙局一場?
撇開「策展人」與「策展團隊」難以考究的經歷暫不談論,其展出作品和論述漏洞百出,
啟人疑竇,宣傳內容誇大不實,就從「展出全世界僅有一幅的達文西親手手繪自畫像」這
句宣傳說起,沒有一個字是對的。
第一、 整個展覽中的55件作品,僅有一幅畫《盧卡自畫像》(Lucan Self Portrait
)與達文西可能相關,但其是否為達文西真跡,在國際認定有爭議,懸而未決。也就是說
這幅作品並不被公認為達文西真跡。整個展覽中只有一件真偽難辨的達文西作品,展覽是
否能聳動稱「真相達文西」?
第二、 達文西被國際公認的自畫像並非如主辦方宣傳僅一幅,也並非是華山展出的
這幅作品。目前國際認定的達文西自畫像真跡應有兩幅,其一為達文西1512年的《老人的
肖像》(Portrait of an elderly man)[1]。其二是學者2009年在達文西手抄本《Flight
of Birds》[2]中發現的達文西50歲時自畫像草稿。今年4月至6月間,這幅草稿還在美國
波士頓美術館展出,這也是近期內被國際認定為達文西真跡的第二幅自畫像。[3]主辦方
號稱僅有一幅達文西自畫像,是宣傳誇大還是對達文西作品不太認識?
第三、 其餘54幅作品,主辦方展出達文西弟子、同時代畫家、及數張19世紀至20世
紀作品。同時代畫家分屬不同的畫派,在題目冠上達文西未免太過。最後幾幅19世紀至20
世紀作品稱之受「達文西風格影響」,是否有歷史根據作為背後支撐,還是自行認定?主
辦方是否為讓展覽與大師扯上邊而「牽拖太遠」,涉及廣告不實?
第四、 被男童撞破的畫作《花》,已由義大利媒體郵報和共和報認定為努濟(
Mario Nuzzi)作品,並非原本標示的波爾波拉(Paolo Porpora)作品,價值也大不相同
[4]。主辦單位號稱有專家背書,卻對於展出藝術品漏洞百出,經不起檢視。
第五、通常嚴謹的展覽會標示作品出處與藏地(provenance)以示公信,但「真相達文
西」展件中無一標示出處,令人懷疑。新聞更報導Andrea Rossi讓視障生手摸作品,遭台
灣知名策展人胡朝聖質疑此批作品可能為「複製畫」。[5]主辦方聲稱所有作品皆為「真
跡」,但以手觸摸古畫的行為非常不合常理,其展出的作品是否有可能是「偽作」甚至「
複製畫」?
真偽認定在藝術上是非常重要的議題,若策展單位為了票房,替偽作套上大師的名稱,是
欺騙行為。複製畫充當真跡展,在台灣去年也曾發生,由聯合報系主辦的珍珠之光《透視
維梅爾》整場是複製畫,廣告宣傳卻如同真跡展出。台藝大人文學院院長廖新田先生也曾
對複製畫當真跡,傷害藝術教育的特展生態提出擔憂與警示。[6]
展方所主打「全世界僅有一幅的達文西手繪自畫像」在台展出,如此看來若不是展方真無
藝術專業素養,便是一場精心策畫、誇大其實的達文西騙局,並透過良好的媒體關係與名
人包裝,賣給傻傻買單、欠缺藝術涵養的台灣人。
那麼這次在華山展出的《盧卡自畫像》(Lucan Self Portrait)其來歷與故事究竟為何
?為何爭議?
達文西傳奇與「不斷出現」的真跡
部落客馬克聲稱:「《盧卡自畫像》近幾年才被科學鑑定出是真跡,目前地球上所有最權
威的鑑定師都確認這是達文西的真跡。」此話是誇大不實。
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藝術家與科學家,被認為是人類歷史的知名天才,推測為
達文西真跡的傳世作品目前僅有15幅,但這15幅作品中,也難以百分之百確定皆由他完成
。據史料記載,達文西習慣「不完成作品」,也因此他被認定是真跡的作品可能經由工作
室其他畫家完稿。
牛津大學藝術史榮譽教授、被認為是全世界最頂尖的達文西研究者Martin Kemp曾表示:
「根據各種線索,達文西流傳於世的作品應該不會超過20幅。」[7] 然而每隔幾年就有人
在義大利鄉間櫥櫃裡或地窖發現一幅達文西作品,從《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oseph》、《Isleworth Mona Lisa》、《La Bella Principessa》到本次展出的《盧卡
自畫像》,這幾幅作品皆未被普遍公認為真跡。
通常來說,判斷藝術品為真跡有三大要素,一是歷史證據,可參照的收藏史或記載、二是
藝術上的形式分析(Stylistic analysis)、三是科學證據。而檢驗藝術品最重要的在於
科學證據不能做為唯一判定,因為同時代的藝術品有成千上萬件,在前兩項基礎都滿足的
前提下,以科學證據相輔相成,作品被認為是真跡的可能性才會提高。
《盧卡自畫像》,於2008年在南義村落被發現,歐洲中世紀研究者Nicola Barbatelli認
定其為達文西真跡。有不少義大利學者利用科學儀器、X-ray、材料分析等方式定位作品
顏料與木板年代,並聲稱在作品上找到一枚達文西指紋。畫作背後的鏡像文字「pinxit
mea」是Nicola Barbatelli認定其出自達文西之手的原因。
然而,這件《盧卡自畫像》卻沒有與達文西相關的史料與流傳可考,也幾乎沒有相關出版
與文獻。畫作背後的鏡像文字更被達文西理想博物館(Museo Ideale Leonardo da Vinci)
館長Alessandro Vezzosi推測是後來加上去的,此幅畫的真偽至今仍存有高度疑義,並不
被認定為真跡。[8]
事實上,「策展人」Andrea Rossi於會場撥放的解說影片,他本人並沒有直接承認這是真
跡,只說科學證據顯示木材年代與達文西存在年代相近。或許這位義大利人心裡也清楚,
作品尚不能被斷定為真跡,只是台灣主辦方為了票房而誇大宣傳。
11885325_846806778766715_103190283391098585_n
是不是真跡重要嗎?藝術展覽的教育性
很多人說,是不是大師真跡重要嗎?藝術欣賞為什麼一定要看大師真跡,這些作品就算不
是大師所繪,也是某個年代作品,同樣好看。
是的,它們是真實存在的藝術品,但值不值得一看,是否具備啟發性、是否具歷史與社會
意義、是否傳達出普世共感等價值,是藝術欣賞與教育的重要問題,也是藝術品是否值得
一看的關鍵。
呈現歷史背景與社會意義的藝術品,舉台灣藝術家陳澄波作品為例,其筆下作品生動呈現
日治時代下文明的紀錄、鄉土情懷、對親人的思念,是後人視覺化想像當時社會生活的重
要參考。另一方面,傳達情感的真跡如日本已故藝術家石田徹也,他的作品散發出個人的
痛苦與憂鬱,使觀眾感受到藝術家的壓抑與不安心境。
將這些藝術品的訊息正確客觀的傳達給觀眾,讓觀眾透過展覽學習知識是策劃展覽的真正
意義。以此前提下,展出複製畫、偽畫、或者連主辦方都不知道展示有何教育意義的作品
,不但混淆藝術家的創作價值,也阻礙觀眾學習藝術的機會。
展出有疑義的作品唯一具意義的情況,是這些作品提供學習的依據。在研究所期間,我曾
於大英博物館學習辨識張大千的「偽作」《茂林叠嶂圖》(Dense Forests and Layered
Peaks)。這幅作品是大英博物館於1961年由張大千手中購入,聲稱這是宋代南方山水畫
大師「巨然」的作品。將畫作販賣給大英博物館後,後來張大千坦承這幅畫是自己的偽作
。此後,這幅作品一直被學生與博物館研究人員當作辨識中國水墨真偽的重要教材之一。
當時的大英博物館研究人員連時間差長達千年的藝術品都無法判斷真偽,可見「真跡」與
「高明的偽作」界線相當模糊。因此,展出有疑義的作品並不是不可行,若能以資料輔助
,教導觀眾思考判斷,也是一次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遺憾的是主辦單位或許知道作品有
疑義,卻廣告不實、內容不實,以行銷手段誘使他人抱有錯誤認知而付錢看展,看完展後
也對所看的畫作疑義一無所知。
藝術展覽既然面向公眾,這種操弄手法與其背後謀取的商業利益,就必須被提出來檢視,
嚴重時該被抵制。
「真跡」與商業利益
更進一步談論,藝術品的真偽認定與公眾展示,實可能牽涉到一連串的商業利益。國際上
有疑義的作品,時常試圖以跨國展示換取「展覽資歷」,拉抬藝術品身價,其謀取的可能
是檯面下將藝術品私人交易的利益[9],也因此國際上公營和嚴謹的博物館通常不為有疑
義作品背書,不展出具爭議作品。
但在台灣,或許是藝術機構對真跡與商業利益的理解得太天真,或是對於藝術展覽的公共
重要性看得太低,近年另一次達文西特展,也曾發生過公立博物館「出借展館空間」讓展
覽公司舉辦有爭議作品之特展,引發譁然。
2013年,高美館展出《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引起真跡爭議疑雲,一幅有疑義的
Cheramy版 《Virgin of the Rock》作品打著達文西真跡展出,讓神秘的「吹哨人」在網
路上與時任高美館館長謝佩霓隔空開火。英國華威大學社會學博士、udn相對論主編曾柏
文先生也曾整理過相關疑雲。[10]
吹哨者當時提出疑義:「這幅畫在2005年開始以達文西真跡的名義行走江湖,目前網路所
見該畫的去處,除了台灣之外,均非公立美術館,僅能由Carlo Pedretti個人來掛保證。
公立美術館沒有必要為一件爭議這麼大的作品來背書,這是很基本的博物館倫理。」
「請勿輕易相信商業展覽的策展人,因為真偽對他們而言背後有龐大利益。這幅畫並沒有
被西方文藝復興美術史界認為是達文西的作品,也沒有官方美術館館長敢出來說這是達文
西的真蹟畫。」
因為吹哨者引起的討論,後來《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展覽巡迴至台北故宮展出
,主辦方便不再強調「達文西油畫真跡」,而是含糊地用「達文西與弟子、追隨者真跡」
帶過。
但問題是,儘管博物館空間為出借關係,但展覽在博物館展出為事實,那件《Virgin of
the Rock》作品的展覽經歷上,就會永遠掛著故宮和高美館。國外人士不明究理,不會知
道台灣公立美術館與特展公司的租借關係,只會知道博物館為有疑義的作品背書,若是未
來這件作品有商業交易,故宮和高美館的名聲就自然為藝術品做credit。
台灣的公立博物館為充分利用展館空檔,或可能因經費不足等現實考量,讓策展公司承包
展覽,卻對展覽行銷和教育論述把關不嚴謹。種種理由與事件凸顯出台灣扭曲的展覽生態
,令人對藝術特展品質感到擔憂。
藝術知識低落與文化自卑心態
除卻上述藝術品真跡與特展的問題,在這次事件中網路輿論和部落客「我是馬克」之言論
瘋傳,才是最讓人匪夷所思的部分。這位部落客的言論以情感綁架台灣觀眾,為主辦方作
品真偽疑義開脫之言詞,竟還能受到大量轉載,實讓人感到相當意外。
「我是馬克」將義大利籍策劃人Andrea Rossi在男孩擊破畫作的寬容言論包裝成幫男孩闖
出的禍遮羞、對台灣施恩;不談專業,只寫策劃人哭泣、母親罹癌,彷彿台灣民眾對這個
來自義大利老外的專業苛責是顯得不近人情;先不談論這批作品來源有疑議,「地表上少
有人具能力向私人和美術館商借作品來台展出」,這句幫策展人抬轎的言論顯示出此部落
客的見識淺薄,卻還廣受媒體宣傳,讓錯誤的言論流竄。
事實上,國外來的和尚不一定比較會念經,義大利來的藝術品也不見得就是大師傑作
(masterpiece),掛上大師名義也要看看內容是不是名符其實。
台灣處文化淺碟,對於文化認同無所依歸,相顯自卑。不少人認為歐洲或美國的文化較好
、較成熟,能在台灣展出歐洲作品是一種被肯定的榮耀,只要特展掛上歐洲經典大師之名
,不管內容品質,就能吸引固定群眾。能朗朗上口幾句達文西和梵谷,卻對台灣本土的藝
術和文化認知淺薄,記者鬧出「陳澄波本人也是相當緊張」的笑話只不過反映普遍的藝術
水準,不足為奇。
而台灣民眾的文化認同向來是選擇性的。若今天的展覽換成「東南亞-印度經典佛像展」
或者是「非洲古文明之美」,哭泣的換成菲律賓策展人或非洲策展人,不知道台灣觀眾的
情感是否照樣買單?
另一方面,因為教育的不足,藝術基本常識相當低落。媒體前去詢問故宮或台北市立美術
館的研究人員被男童擊破的《花》是否可以鑑定為真跡,這就像是找耳鼻喉科醫生開盲腸
手術一樣奇怪。在台灣,博物館資深研究人員或專家學者,應該都不具備鑑定歐洲文藝復
興時期畫作真偽的能力,只能從可考的研究資料上做判斷。
藝術研究也是一種專業,鑑定真假、發表論述的專家其研究年代與範圍都有專攻,文藝復
興非我國歷史,我國美術館沒有中世紀藝術品收藏,如何能輕易找到鑑定真偽之專家?真
正的關鍵在於主辦方當初策畫時對藝術展覽的品質考究與把關。
尊重藝術專業,讓特展回歸機制
正常來說,有品質的展覽由策展人在其研究與思想之上撰寫策展論述;以其品味「選件」
,安排適合展覽主題與教育意義的展品。國際上常見特展,由策展人和博物館研究者共同
籌備多年,跑遍世界各地與美術館和私人機構商借作品,策展論述與選件擲地有聲,往往
做出劃時代的展覽,深具教育學習之意義。
然而,台灣近年多數由公司掛名的特展,不過是「買賣展覽」,主辦單位將國外展覽或小
型美術館展品以買賣價租借進台灣,沒有太多策展意識可言,僅能算承辦角色。更有甚者
,主辦單位抱著「賺快錢」心態,展出作品七拼八湊不顧品質,靠門票和周邊商品收入獲
利,不具教育學習目的。
這一次「真相達文西」事件,事實上是台灣觀眾仔細檢視近年坊間眼花撩亂特展問題的機
會,保持清醒的腦袋,不須一看到展覽或藝術品就照單全收。一方面思考我們是否真的需
要那麼多掛名西方大師卻內容空空的展覽?另一方面思考藝術特展內容是否太單一、不夠
多元化?
除了美術館或特展園區以外,更還有其他看展覽選擇,許多國內畫廊和替代空間常年開放
,參觀展覽都是免費入場,也是藝術學習的重要管道之一。
當台灣觀眾逐漸建立對藝術欣賞的理性思考與判別標準,以誇大行銷手法譁眾取寵的展覽
才會被淘汰,也才能讓更多訴求專業的高品質展覽成為市場常態。
[1] 此幅作品近期在義大利展出資料BBC報導: The Leonardo hidden from Hitler in
case it gave him magic powers
[2] 英國每日電訊報: 達文西自畫像藏在手稿中(Leonardo da Vinci self portrait
discovered hidden in manuscript)
[3] 波士頓美術館2015年展覽 Recently discovered self-portrait headlines ‘
Leonardo da Vinci and the Idea of Beauty’ at MFA Boston
[4] 義媒:被壓壞名畫 作者是Nuzzi
[5] 達文西展自爆讓人手摸畫作 遭疑複製畫
[6] 廖新田: 複製畫展傷害藝術教育
[7] CNN: Are there more lost Leonardo paintings out there?
[8] Leonardo da Vinci portrait ‘discovered’
[9] 達文西有疑義作品曾差點被私下交易新聞’Lost’ Leonardo da Vinci painting
seized by Italy
[10] 曾柏文整理2013年高美館《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真跡疑雲
--
All Comments
By Lucy
at 2015-09-01T23:36
at 2015-09-01T23:36
By Caroline
at 2015-09-05T21:09
at 2015-09-05T21:09
By Hedwig
at 2015-09-08T05:26
at 2015-09-08T05:26
By Victoria
at 2015-09-12T07:41
at 2015-09-12T07:41
By Zora
at 2015-09-12T19:30
at 2015-09-12T19:30
By Suhail Hany
at 2015-09-17T02:49
at 2015-09-17T02:49
Related Posts
中村仁 圖像宇宙個展 Art Space 563
By Lucy
at 2015-08-27T18:05
at 2015-08-27T18:05
嘉義舊監獄 獄政博物館
By Damian
at 2015-08-26T20:23
at 2015-08-26T20:23
看展心得徵文
By Harry
at 2015-08-25T16:34
at 2015-08-25T16:34
國立台灣美術館 - 2015數位藝術策展案
By Zenobia
at 2015-08-25T14:25
at 2015-08-25T14:25
很多抱怨+一點無奈的哀愁
By George
at 2015-08-25T03:07
at 2015-08-25T03:07